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
栏目:胶园经济 发布时间:2024-08-09
关于推介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的通知昆明、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红河、德宏、文山州(市)农业农村局、农垦局,云南农垦集团,省热作所、德宏热科所、红河热科所、农业工程设计院,省天然橡胶协会:为扎实推进《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

关于推介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的通知


昆明、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红河、德宏、文山州(市)农业农村局、农垦局,云南农垦集团,省热作所、德宏热科所、红河热科所、农业工程设计院,省天然橡胶协会:

为扎实推进《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实施,积极发展天然橡胶新质生产力,促进全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实现胶园综合效益提升,省农业现代化天然橡胶产业专家组收集汇总了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现发给你们,供各单位在生产实际参考、借鉴和交流。


云南省农业现代化天然橡胶产业工作组

(云南省农垦局代章)

2024年8月6日

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

一、意义和必要性

天然橡胶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因近几年橡胶价格持续低迷,且胶园劳动力投入大、胶园产出单一、生态功能不够显著等问题,严重影响胶农种胶的积极性。构建“橡胶+X”种植模式,可有效整合橡胶林下资源,提高胶园经济和生态效益,助力天然橡胶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以保证天然橡胶主体地位不变为根本,科学合理使用橡胶林地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改善林下生物多样性和地被水土保持功能,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

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各个县市植胶区及橡胶林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实际,结合各地区的特色优势资源,针对不同林地特点合理选择与之适配的作物和发展模式。

市场导向原则。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协同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深入研究市场需求,及时关注市场动态,确保所生产的产品能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流通,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

三、风险提示

本文中所列的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均源于总结云南省各植胶区试验示范成果,旨在为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提供思路和技术参考,由于各植胶区气候、环境及地区资源配置等差异和市场需求动态变化等因素,需充分评估潜在的技术和市场风险,结合实际合理、谨慎选择适宜发展的间作模式。


橡胶林下间作香蕉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香蕉是芭蕉科芭蕉属的常绿多年生热带亚热带大型草本植物,迄今已有三四千年的栽培历史,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年产量占全球鲜果产量的16%。

为解决“与粮争地”的矛盾,山地种植是香蕉种植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云南热区有将近850万亩的橡胶林地,选择适宜的区域开展保护带间作香蕉,构建“橡胶+香蕉”的种植模式,充分利用橡胶林充足的光照资源,间作高价值的短期经济作物,对提高橡胶林土地利用率、增加胶农的经济收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

图1 橡胶林间作香蕉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地块选择

选择地势开阔、光照充足、避风、坡度在25°以下的橡胶林地;土壤宜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灌条件好、地下水位低的壤土、黏土或砂壤土。

2.开垦整地

将保护带种植地块杂草除净,以原有地形为基础进行深翻松土至少深50 cm,清理干净橡胶树根、杂草根与石块等杂物,充分平整地块。

3.土壤消毒

开垦整地完成后,土表均匀撒施生石灰至少50kg/亩,暴晒15d左右。

4.品种/种苗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且具有广泛抗逆性和适应性的品种;要求采用组培苗,组培苗要确保在5代以内,5~8片叶,茎粗壮、根系发达,无病虫害大袋苗。

5.定植

5.1定植时间

种植最佳时间为3—9月,在阴凉天气进行,在晴天定植宜在下午4时以后,如遇高温干旱天气,要用带叶树枝覆盖,以防香蕉苗晒伤。

5.2定植密度

距离橡胶树2m以上开始定植。根据香蕉品种和地力情况选择适宜的定植密度,一般株行距采用1.8×1.8m或2×2m。

5.3定植方法

经消毒暴晒过后,按株行距开穴,穴内施基肥,并与表土充分混合,一般种植深度以超过袋中营养土1~2cm即可。定植后要浇定根水,提高成活率,且要及时补植缺株。

6.施肥

6.1施基肥

定植前施足基肥,有机肥10kg/穴、复合肥(15-15-15)1kg/穴、钙镁磷肥200~300g/穴,与表土混匀后施入穴内,并覆上一层表土,防止根系直接接触肥料,造成烧根。

6.2促苗肥

前期施高氮复合肥溶液(浓度0.2~0.5%),1次/5~7d;待植株进入快速生长期,在根圈周围开浅沟施高氮复合肥200~250g/株,10d后在滴水线以外10cm处开浅沟施高钾复合肥150g/株+氯化钾50g/株,覆土,1次/10d,共两次。

6.3促穗肥

花期施促穗肥施复合肥(15-15-15)200~300g/株+香蕉专用肥300~400g/株+硫酸钾300~350g/株,1次/月。

6.4壮果肥

视植株的长势情况,适时施壮果肥。一般施硫酸钾100~200g/株,配施高氮肥(尿素)50g/株;蕾后,施复合肥(15-15-15)50~100g/株、硫酸钾50~100g/株。

7.浇水

香蕉需水量大,但怕积水,要合理排灌水。天气干旱时应10d左右浇水1次,特别是花芽分化期和果实发育期,需水量很大,要随时保持土壤湿润。

8.植株管理

8.1校蕾和断蕾

要侧移花蕾使之下垂生长;切除中性花和雄花,以减少养分的消耗。

8.2防风

抽花蕾后、大风来临前,及时在花蕾的相反方向用防风拉绳加固植株,或立支柱固定。

8.3套袋

断蕾并喷杀虫杀菌剂后,用蓝色塑料膜及时进行套袋护果,西晒方向果穗上再垫上双层纸如报纸等,防日灼。套袋后,上袋口连同果轴在离首核果向上30~40cm处扎紧袋口。

9.病虫害防治

香蕉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黑星病、花叶心腐病等,可用敌力脱、必扑尔、甲基托布津等农药防治;虫害主要有香蕉夜蛾、香蕉象鼻虫、卷叶虫、斜纹夜蛾等,可用氧乐果、吡虫啉等农药进行防治。

10.采收

根据要求的成熟度进行适时采收。采收时双人协作,一人砍断果穗柄,一人接果穗,要轻拿轻放,避免机械损伤。

三、适宜区域

云南植胶区坡度25°以下,常规种植1龄后3龄以前的幼林胶园,或宽行密株的橡胶林。

四、发展前景

在常规种植的1龄后3龄前或宽行密株的橡胶林间作香蕉,可充分利用橡胶林土地、光照等资源,增强橡胶种植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胶农种植橡胶树的积极性。据统计,在橡胶林下间作香蕉,种植120株/亩,每串果穗平均重约22kg,平均亩产可达2500kg以上。因此,“橡胶+香蕉”种植模式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岩香甩

所在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箱:yxsh198411@126.com


橡胶林下间作菠萝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菠萝属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别称黄梨、凤梨、番梨,原产于南美洲的巴西和巴拉圭等亚马孙河流域一带,现广泛种植于南、北回归线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菠萝也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具特色和优势的热带水果品种之一。其富含糖类物质、蛋白质、有机酸、矿物质、类胡萝卜素、柠檬苦素与类黄酮等,具有清热解暑、利尿消肿、提高食欲、美容养颜等功效。

菠萝是主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喜温暖湿润,雨水丰沛的气候。而我国的热带区域也是橡胶树的种植区,二者的种植区恰好重叠,而更新胶园和宽行密株的橡胶种植形式,为橡胶林下间作菠萝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根据菠萝生长的生物学特性,构建“橡胶+菠萝”的种植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实现“以短养长”,助力橡胶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2)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地块选择

选择交通便利、海拔在950m以下、坡度25°以下光照充足的阳坡和半阳坡橡胶林地;土壤要求有机质丰富,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或砂壤土,水源充足,排灌方便。

2.开垦整地

将保护带种植地块杂草除净,以原有地形为基础进行深翻松土50cm以上,清理干净橡胶树根、杂草根与石块等杂物。

3.土壤消毒

开垦整地完成后,用生石灰均匀撒施至少50kg/亩杀菌消毒,暴晒15d左右,并适当使用除草剂进行除草。

4.起垄

沿等高线起低垄或不起垄,垄宽根据定植的株行距确定,垄高20cm,垄间距80cm以上。

5.重施底肥

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在垄面均匀撒施有机肥500~1000kg/亩,缓释复合肥(15-15-15)50kg/亩,过磷酸钙50kg/亩,并与垄面表土混匀,平整垄面,覆盖地膜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生长。

6.品种/种苗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具有广泛抗逆性和适应性,且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品种,如甜蜜蜜、金钻、冬蜜等;种苗要求选择无病虫害、无损伤、健壮的冠芽或腋芽。一般情况下可选用30~40cm大小一致的种苗种植。

7.种苗处理

种植前,种苗须晾晒7d左右,种植时切除老根至见芽点,并用多菌灵800倍液蘸根30s,拿出晾干后种植。

8.定植

距离橡胶树2m以上开始定植。菠萝一年四季均可定植,依据种苗大小、收获时间确定定植时间。小苗在6—7月定植,中苗在12月至次年1月定植,大苗在3—4月定植。根据品种特性和园地条件,可采用单行(2000株/亩)、双行(1500株/亩)或三行(1600株/亩)种植,株距40cm,小行距50cm,大行距80cm。

9.田间管理

9.1施肥

营养生长期施肥:植株抽生新叶4—5片期间,即种植后1~2个月,长出新根后,即可追肥。一般分3次施复合肥(15-15-15),每次20~30kg/亩;中苗期后分2次施肥,第1次每亩用0.5%~1.0%尿素喷施;第2次每亩混施尿素15~20kg+硫酸钾20kg+钙镁微肥20kg。催花前45d停止施肥。

壮蕾肥:在催花现红后,在老叶腋位置或根系附近土壤表面施肥1次,每亩用复合肥(12-11-18)20kg+硫酸钾10kg混施。

壮果肥:抽蕾后,每亩用复合肥(12-11-18)20~30kg+硫酸钾10kg混施。

9.2除草

菠萝种植后未封行前,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方式进行,除草时要避免损伤叶片和根系,减少病原菌入侵。

9.3催花

植株长势达到催花条件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催花。定植后8~9个月进行第一次催花,用1%碳化钙(电石)溶液,灌心2次,1次/3d,80~100ml/株;或用0.05%乙烯利+1%尿素,灌心2次,1次/3d,30~50mL/株。

9.4护果

采收前30d左右,用牛皮纸或黑色塑料果袋套袋,或用遮阳网覆盖行间保果。

9.5病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菠萝的病害相对较少,常见有凋萎病、心腐病、黑腐病等。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提高植株抗性,防止积水;若发现凋萎病、心腐病等病害应及时清除集中无害化处理,并结合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9.6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主要的虫害有粉蚧、蛴螬、大蟋蟀等。防治方法:加强人工管理,栽苗前深翻晒土,人工挖捉,可有效减少蛴螬危害,或者用敌敌畏兑水500倍液淋根;6—7月结合根外追肥加入药剂淋施,消灭幼龄虫;如遇粉蚧危害则可采用噻嗪酮(25%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悬浮液灌根。

10.采收储藏

根据用途及市场需求确定采收时期。于晴天上午或阴天采收;果脯加工或远销果实7~8成熟时即可采收;鲜食采收时应保留冠芽,并保留2~3cm的果柄;采收过程中避免机械损伤。采收后果实应及时搬运至鲜果包装房或通风透气、阴凉场所存放,避免日晒,后根据需要进行包装。

三、适宜区域

云南植胶区坡度25°以下常规种植的3龄前橡胶林,或宽行密株橡胶林。

四、发展前景

菠萝为阳生性热带水果,是热带农业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且受人们喜爱,根据不同品种与品质,价格在2~5元/kg间,据统计,每亩橡胶林下平均可间作1700株左右,平均亩产为1500kg左右,因此,“橡胶+菠萝”种植模式经济效益可观,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岩香甩

所在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箱:yxsh198411@126.com


橡胶林下间作玉米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玉米喜温,喜光,不耐阴,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我国部分地区的主食之一,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主产区是东北、华北和西南山区,而在西南山区是我国天然橡胶的主产区之一。作为我国传统的农作物之一,玉米具有较为稳定的市场需求,根据其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宜的橡胶林,构建“橡胶+玉米”的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橡胶林的土地、光照、养分等资源优势,缓解长期的投入压力,提高橡胶林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胶园总体产出效益,促进橡胶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橡胶林地选择

选择全光照条件下的更新橡胶林或宽行密株橡胶林。要求排灌方便、便于管理、肥力中等以上的壤土或砂壤土。

2.种植前整地准备

距离橡胶树2m以上翻耕,深30cm,以达到“地平、土细、墒足、肥高”的整地要求。

3.施基肥

沿等高线开施肥沟,沟内施过磷酸钙50kg/亩,复合肥(15-15-15)50 kg/亩。

4.播种时间

目前,大部分橡胶林均缺乏灌溉条件,因此间作玉米一般选择雨季来临前播种,也就是夏季播种。

5.播种方式

采用平作的播种方式,单行播种或宽窄行播种。单行播种行距70cm,株距30cm;宽窄行播种大行距70cm,窄行50cm左右,株距30cm;沿施肥沟开穴播种,3—4粒/穴,机械播种和人工播种均可。

6.田间管理

6.1补苗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容易出现缺苗情况,在叶龄期需定期对出苗情况进行检查,做好补苗工作,提高玉米的出苗率,并及时灌溉补水,保证玉米丰收高产。

6.2间苗

在玉米发育到三叶龄后,需要开展间苗工作。间苗要掌握“去弱留强,间密存稀,定向、留匀、留壮苗”的原则,把个头小、发育不良的苗拔除,淘汰弱苗以及病苗。

6.3中耕除草

苗期中耕1—2次,并结合施肥,适当培土。中耕要求做到“苗旁浅、行中深”。

6.4中耕培土

一般拔节到抽雄前进行中耕培土1—2次,在行间中耕深5~10cm;在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再浅中耕培土1次。

6.5水肥管理

苗期:抽叶5—6片时进行第1次追肥,行间开条沟施尿素5kg/亩,覆土。

穗期:抽叶9片左右进行第2次追肥,行间开条沟施复合肥(15-15-15)10kg/亩+氯化钾7.5kg/亩,覆土;“大喇叭口”期施尿素10kg/亩,长势较差的还应施磷酸二氢钾或高效浓缩腐殖酸液肥120~150g/亩,1次/5~7d,施2—3次,并进行大培土。

结实期:补充尿素10kg/亩。

7.病虫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早发现早防治。玉米的病害主要有叶斑病、褐斑病、锈病等,发病初期可采用百菌清、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粉锈宁、三唑酮等药剂防治;虫害主要有玉米螟、玉米蚜、黏虫等,可采用氯虫·高氯氟微囊、甲维·氯虫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防治。

8.采收

根据不同的栽培目的,确定采收期,保证收益最大化。

三、适宜区域

云南植胶区坡度25°以下常规种植的3龄前橡胶林,或宽行密株种植的橡胶林。

四、发展前景

玉米是我国传统的经济作物之一,当地农民接受程度高,在云南植胶区推行“橡胶+玉米”的种植模式符合当地的种植需求。因此,橡胶林下间作玉米是值得推广应用的种植模式之一。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岩香甩

所在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箱:yxsh198411@126.com


橡胶林下间作百香果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百香果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多年生常绿木质藤本植物,喜光和潮湿的气候条件,不耐寒,是热带与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经济水果,口感独特,营养成分丰富,有“果汁之王”的美誉。百香果有生长周期短、挂果期长、山区可种植的特点,是水果产业中“短、平、快”的项目之一。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出发,通过发展橡胶林下间作百香果,以短养长,提高橡胶林土地利用率,改善橡胶林经济服务功能,从而增加橡胶林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品种选择

应选择丰产、高抗、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栽培品种(钦蜜9号)。

2.橡胶林地选择

百香果对光要求较高,宜选择生态条件良好、排灌方便、交通便利、背风、海拔600m以下、坡度20°以下的宽行密株或幼龄橡胶林;土壤以富含有机质、pH5.5~6.5、疏松透气、肥力中等以上的砂壤土为最佳。

3.整地定植

深翻整地,将土壤中的石块、杂物等彻底清除,并将杂草、落叶、树枝等埋入土壤中。百香果一年一种,定植时期一般选择3—4月(春植)或9—10月(秋植);定植株距2.5m、行距3.5m,定植穴规格0.4×0.4×0.5m;定植前15d,每穴施腐熟农家肥2~3kg、尿素0.2kg、复合肥(15-15-15)0.2kg和石灰0.1kg,与表土混匀后回填于穴中;定植时,将种苗定植于穴中间,舒展根系,边回填土边轻轻向上提苗、扶正,压实回填土,并浇足定根水。

4.棚架搭建

搭建材料选用方形水泥桩(横截面为0.1×0.1m,高为2.6m)或钢管(直径是32mm,厚度3.0mm,长度2.7m);水泥桩或钢管起始行距离橡胶树2m以上,栽植深0.4~0.6m,行内每根间距3m,行间距4m,使用钢丝(M2.5×0.45×8)作为主线,在行内和行间各拉一根,并固定在1.8m的高度。在主线上,使用1.5mm钢丝每隔0.5m拉横竖交替的框线。

5.肥水管理

新芽抽出时,每株施尿素0.1kg,间隔7d施1次,连续施3次;苗高0.6~0.8m时,每株施高钾复合肥0.1kg;植株蔓藤上架后,每株施高钾复合肥0.2kg;苗高1m时,每株施高钾复合肥0.25kg、50%硫酸钾0.25kg,此为壮苗肥。三级蔓长至0.8~1m时,每株施高钾复合肥0.75kg、50%硫酸钾0.2kg;第一批小果挂果时,每株施高钾复合肥0.1kg、50%硫酸钾0.2kg;花蕾期和幼果期进行根外追肥,每亩喷施0.2%硼酸和0.3%磷酸二氢钾液肥各1次,喷施量以滴液为准。

橡胶林土壤持水量小于60%时,应及时灌溉;百香果根系相对较浅,多雨季节积水时,要及时开沟排水。

6.整蔓修剪

幼苗时,留1—2条主蔓牵引上架,让每株果苗各沿着一根线爬藤生长,剪去多余侧蔓。主蔓长1.6~1.8m时定蔓,上部留3条一级蔓,一级蔓长1.5m时短截,每隔20~25cm留二级蔓1条,共留3—4条;二级蔓长1~1.2m时短截,每隔20~25cm留三级蔓1条,三级蔓抽条为结果蔓。盛花期应及时清除病害感染、虫害损伤、发育不良以及局部过密花序,谢花后1个月内,每条结果蔓留5~7个幼果,疏除病果、虫果和畸形果。

7.病虫害防治

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增施有机肥,以增强果树长势和抗病虫害能力;加强冬季清园工作。

物理防治:可用黄板、频振式杀虫灯、果蝇诱捕器及诱蝇醚诱杀害虫,机械或人工捕杀害虫,及时除草。

化学防治:(1)花叶病毒病防治。发病初期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150~300倍液进行喷雾,7d喷1次,连喷2—3次。(2)茎基腐病防治。发病初期用47%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1500~200倍液进行喷雾,7d喷1次,连喷2—3次。(3)疫病防治。发病初期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进行喷雾,7d喷1次,连喷2—3次。(4)蚜虫防治。用20%吡虫啉乳油2000~2500倍液或10%联苯噻虫胺悬浮剂1000~1500倍液进行喷雾,10d喷1次,连喷2—3次。(5)果实蝇防治。成虫发生高峰期用5.2%阿维高氯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吡虫啉乳油2000~2500倍液进行喷雾,10d喷1次,连喷1—2次。

8.采收

果实成熟即会表现出百香果固有的品质特征(鲜亮、香味、风味和口感等)时,即可采收。于晴天早晨采摘,采摘时从果柄中部剪下,留部分果柄,以延长保质期。如需长途运输,在果皮呈黄绿色、果实微具香味时采摘。

三、适宜区域

适应于宽行密株或幼龄橡胶林,且月平均温度20~30℃,最低气温不低于4℃,年日照时数大于1800h,年降雨量1000~1500mm的区域。

四、发展前景

百香果的营养价值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和各种微量元素,味道酸甜可口,香气浓郁且独特,可直接食用,也可加工成饮品或是其他蜜饯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橡胶林下间作百香果,改变传统的橡胶单一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橡胶林地的土地资源,提高林地综合利用率,而且百香果生产周期短,回报快,产值高,易更新,市场需求量大,易被胶农接受和认可。因此,橡胶林下间作百香果是云南植胶区值得推广应用的一种种植模式。

五、注意事项

花期和果期对水有着特殊的需求,要保证充足的灌溉水源。


负责人:岩香甩

所在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箱:yxsh198411@126.com


橡胶林下间作珠芽黄魔芋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珠芽黄魔芋是叶片分叉处生有气生小球茎、地下球茎肉色呈黄色的一类魔芋的统称,属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云南南部地区及中南半岛。其球茎富含葡甘聚糖,葡甘聚糖具有降血糖血脂、改善肠道功能、增强免疫力和抗癌等作用。相比传统种植的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黄魔芋还具有抗病性强、产量高等优点,近年来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德宏等热区广泛种植。

珠芽黄魔芋喜散射光和弱光,适生于遮荫度40%~70%的光照环境条件下。因此,利用珠芽黄魔芋喜阴的生物学特性,将橡胶林作为天然的“遮阴棚”,构建“橡胶+珠芽黄魔芋”的种植模式,提高橡胶林土地利用率,增加橡胶林单位面积经济产出,助力橡胶种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3)

图1 橡胶林下间作珠芽黄魔芋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地块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坡度在25°以下的橡胶林。

2.开垦整地

2.1橡胶树修枝

修剪橡胶树下垂枝、过密枝,特别是向保护带中间生长的侧枝,使保护带透射进来更多的散射光,整体遮阴度达到40%~70%。

2.2深翻松土

将保护带种植地块杂草除净,以原有地形为基础进行“一翻一犁两耙”的整地工序,深翻松土至少深30cm,犁1道,清理干净橡胶树根、杂草根与石块等杂物,耙2道,充分粉碎土块。

2.3深挖隔离沟

在距离橡胶树2m位置开挖隔离沟阻断橡胶树根向保护带延伸,减少橡胶树与魔芋的相互竞争,隔离沟深50cm,宽40cm。

3.土壤消毒

开垦整地完成后,土表均匀撒施生石灰至少50kg/亩,暴晒15d左右。

4.开沟起垄

平地和坡地均需起垄,坡地沿等高线起垄。垄基宽120cm,垄面宽100cm,垄高30cm,垄间距30cm。

5.重施底肥

重施底肥,肥料以有机肥为主。在垄面均匀撒施有机肥1000kg/亩,缓释复合肥(15-15-15)50kg/亩,钙镁磷肥50kg/亩,并与垄面表土混匀,平整垄面,覆盖地膜以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生长。

6.选用良种

选用纯种种芋,如珠芽魔芋弥勒种、西傣9号、云热1709等。其中,叶面球种芋要求成熟自然脱落,无病虫害、无损伤;地下球茎种芋要求代数为3代以内,300g以下,成熟饱满,表皮有光泽,形状呈圆形或高圆形,无病虫害、无损伤。

7.种芋处理

播种前15d左右对种芋进行严格消毒处理。选择晴天晾晒3d,但不能直接摊晒至水泥地板上,以免烫伤,然后用噻菌铜7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和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混合浸种30min,取出放于通风干燥处自然荫干。

8.播种定植

5月完成播种定植。视不同的种芋规格,调整株行距,50~300g种芋实行2行/垄、株行距50×60cm,每亩橡胶林定植1100颗;20~50g种芋实行3行/垄、株行距30×30cm,每亩橡胶林定植2600颗;20g以下种芋实行4行/垄、株行距20×25cm,每亩橡胶林定植5300颗。播种深5~8cm,细土(或腐殖土)覆盖并稍压实。

9.田间管理

9.1追肥

根据植株长势适时追肥,施肥方式为叶面喷施或水肥一体化灌溉。当叶片完全展开、地下球茎进入快速膨大期时,第一次追肥,肥料种类为高钾型水溶肥(15-5-25),每亩施用5kg。

9.2除草

珠芽黄魔芋种植后未封行前,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的方式进行,除草时要避免损伤叶片和根系,减少病原菌入侵。

9.3病害防治

以预防为主,整个生长期应注意预防茎腐病和白绢病,若发现应立即清除病株,并在穴内及周围撒生石灰,踩紧土壤,防止雨水带走病菌扩大传染。同时,还需防治溃疡病和炭疽病,如遇连续阴雨天,天气放晴应及时喷施药物防治,常用药物与混配浓度比例分别有噻菌铜500倍液+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噻菌铜500倍液+代森锰锌800倍液、噻菌铜500倍液+百菌清800倍液、噻菌铜500倍液+噁霉灵2000倍液等。

9.4虫害防治

以预防地下害虫为主,播种后可配制糖醋液诱杀剂,即用糖、醋、水按1:3:10的比例制成糖醋液,再将糖醋液和90%的敌百虫按20:1的比例混合均匀,倒入红色或黄色盆中,于晴天傍晚放在不同位置,每亩放置3盘,可有效诱杀金龟子和地老虎。

10.采收储藏

珠芽黄魔芋一般9月中下旬开始进入成熟期,陆续出现倒伏现象,一直持续到11月初。待完全倒伏后15d左右,选择晴朗天气采挖,原地晾晒3d左右,待球茎须根干枯、附于表面的土干燥脱落再装筐搬运,应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运回后摆放至通风、阴凉、干燥的场所储藏。

三、适宜区域

云南植胶区坡度25°以下常规种植的4~15龄橡胶林,或宽行密株种植的10龄以上橡胶林。

四、发展前景

珠芽黄魔芋为喜阴耐阴植物,间作于橡胶林下,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光照等资源,增强橡胶种植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胶农种植积极性。魔芋产业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目前市场已趋于稳定。据统计,在橡胶林下间作珠芽黄魔芋土地利用面积约50%~80%,每亩橡胶林产商品芋约1600kg、种芋约800kg。因此,“橡胶+珠芽黄魔芋”种植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岩香甩

所在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箱:yxsh198411@126.com


橡胶林下间作金毛狗蕨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金毛狗蕨(Cibotium barometz (Linn.) J.Sm.)为蚌壳蕨科(Dicksoniaceae)金毛狗属(Cibotium)的树形蕨类植物,属于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植物,植株高约1~3m,体形似树蕨,根状茎粗大、木质。金毛狗蕨作为重要的一味中药,每年使用量巨大。金毛狗蕨喜半阴环境,忌强光直射,生长环境需要较大的遮阴度。云南省拥有面积广大的橡胶林,选择适宜的区域和林相,开展金毛狗蕨橡胶林下间作种植,是一种较好的林下种植模式。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金毛狗蕨种苗培育

目前,尚无选育的金毛狗蕨品种,可根据本地区野生金毛狗蕨的性状、市场需求等选定种植的品种。从优良母株上采集外植体,培育组培苗进行大批量种植。种植宜选择苗高≥10cm、根系发达、健壮无病虫害的穴盘苗。

2.橡胶林地选择

选择郁闭度0.3~0.7、散射光充足、通风良好、排水良好的阴坡或半阴坡橡胶林下。

土壤以酸性或微酸性、富含腐殖质的壤土或沙壤土为宜。

3.整地

清理橡胶行间枯枝杂草、灌木、大块石头等杂物。按株行距0.7×1.2m的规格挖12×12×12cm的种植穴。根据林地土壤肥力情况,可施有机肥50~100g于穴底,并与表土充分混合。

4.栽种定植

种植时间以5—9月为宜,雨后种植。在种植前一个月,每穴施放10g复合肥作基肥,表土回填。种植时在种植穴底部填土至1/2高度,将种苗定植于种植穴内,回土于根状茎周围,压实,覆土不易过深,以不盖住生长点为宜,定植后淋定根水。定植后视天气情况及时补水。

5.林间抚管

5.1补换苗

种植1个月后查苗,对死苗、弱苗进行及时补植。

5.2除草

定植后1~2年内应及时清理杂草,每年除草2~4次,视具体情况而定,以种苗不被杂草覆盖为宜;第3年后不再进行除草工作。

5.3水分管理

定植后1年内,如天气干旱,应及时进行行间喷淋或滴灌补水,保持土壤湿润,雨季应及时排水。

6.病虫害防治

金毛狗蕨病虫害的防治原则,如无大的危害,不进行化学药剂防治。

6.1病害

6.1.1立枯病。表现为幼茎或茎基部变褐,茎叶垂萎,植株枯死。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浇灌根部进行防治。

6.1.2灰霉病。表现为植株色浅,发病部位呈灰白色、组织软化至腐烂、湿度较高时表面生灰霉。可喷施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500倍液进行防治。

6.2虫害

6.2.1蛴螬可每公顷施5%地亚农颗粒剂2.5kg或氟虫腈100~150g进行防治。

6.2.2斜纹夜蛾可用25%马拉硫磷1000~1500倍液或2.5%天王星乳油2000~3000倍液喷施植株进行防治,每7d施用1次,连续2次。

7.金毛狗蕨采收

7.1采收时间

待根状茎长≥25cm、直径≥10cm即可采收。采收期以秋冬季节为宜。

7.2采收方法

按栽种方向逐行带土挖出根状茎,抖尽泥土,除去叶柄、不定根等。

三、适宜区域

云南省橡胶林成龄胶园的阴坡、半阴坡都可发展种植。

四、发展前景

金毛狗蕨根状茎入药,具有补肝肾、强腰膝、除风湿、壮筋骨、利尿通淋等功效,其茎上的茸毛还有止血的作用,随着对金毛狗蕨提取成分的研发利用,使用量将成倍增长。目前,市场上的金毛狗蕨主要以采集野生植株作为材料的来源,已经对金毛狗蕨资源带来了非常大的破坏,但其自身具有的高经济、观赏价值所造成的巨大市场需求,促使对金毛狗蕨进行的私挖乱采屡禁不止。为了保护金毛狗蕨野生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人工繁育、种植,已势在必行。云南省拥有面积广大的橡胶林,选择适宜的区域,开展金毛狗蕨橡胶林下间作种植,既解决了中药材市场对其的巨大需求,又在根本上利于保护金毛狗蕨野生资源,是平衡产业需求和资源保护的最主要途径。

五、注意事项

金毛狗蕨作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在发展林下种植过程中,注意保护野生资源的同时,应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实施。


负责人:李惠波

所在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箱:hboli1125@163.com


橡胶林下间作砂仁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砂仁(Amomum villosum),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属(Amomum)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中国广东阳春,分布在中国广东、广西、云南等地栽培或野生于山谷林下阴湿之处。砂仁是我国传统四大南药及云南省十大云药之一,有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等功效,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砂仁的提取物还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潜力,同时还可用作烹调食品的调味品。砂仁观赏价值较高,初夏可赏花,盛夏可观果。

云南是全国最大的砂仁主产区,砂仁种植面积、产量均为全国第一。2022年,云南砂仁种植面积99万亩,农业产值达16亿元。近年来我国在主要橡胶林区开展橡胶林下种植砂仁研究和推广,已经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砂仁在橡胶林下生长结实表现良好,一次种植可多年收益,对橡胶树的生长与产胶基本没有负面影响。同时,因砂仁株丛的覆盖度大,可以减少橡胶林的地表迳流降低冲刷,提高土壤含水量,抑制胶园杂草生长减少除草用工,果实收获后修剪下来的老、弱、残枝叶可作橡胶树的压青绿肥材料。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4)

图1 橡胶林下间作砂仁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橡胶林地选择

选择行间荫蔽度50%~90%的橡胶林地,肥沃、疏松保水、保肥力强的砂壤土或轻黏壤土最适宜,砂土和重黏土不适合选用。山地种植,开挖环山排灌水沟,以防旱排涝。在砂仁地附近多种植果树,以扩大蜜源,引诱更多的昆虫传粉。

2.整地

种植前,对离橡胶树1.5m以外的行间萌生带灭草,每亩胶园撒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过磷酸钙25~50kg,进行带状翻土,深约30cm,整平,后按定植株行距开定植穴。土壤比较肥沃松软的地块或坡地不便翻耕的,可直接整地挖穴定植。

3.栽种定植

在常规橡胶林下种植,砂仁种植带安排在林下行间,砂仁与橡胶树的距离一般不低于1.5m,以1×0.8m的株行距种植,根据橡胶行距的大小,1亩林地可以种植砂仁苗4500~7500株。砂仁种植采用无性繁殖的分枝苗,分枝苗1~2年生,带有两个平伏芽。砂仁栽植带要进行除草管理,并控制新分枝苗,不让其靠近橡胶树。橡胶林下砂仁开花期会提前到4月下旬至5月中旬,要适时灌溉才能保证多开花,吸引更多的蜂类昆虫授粉,提高座果率。

4.田间抚管

4.1除草

适时除草。除草在砂仁开花前后进行,尽量避免在开花期间除草。利用人工拔除小草、割掉大草,尽量不使用锄头除草,以免伤害砂仁根部。

4.2施肥

4.2.1生长期施肥

新种植的植株,每年要施肥2—3次,第一次就是苗期施肥,为了促进幼苗生长,使其生长旺盛。这时在施入基肥后,可以每亩施用过磷酸钙20~25kg,再拌入1.5~2.5kg的尿素,可开沟施入。第二次在8月时,这次施肥主要是提高幼苗的抗寒力,可每亩施用腐熟堆肥1500~2000kg,在搭配20kg/亩复合肥(N:P2O5:K2O=15:5:26),撒施后培土。

4.2.2花期施肥

在砂仁进入到花期时,对于养分的需求较大,为了提高坐果率和结实率,在花期要施壮花肥,在花期可每亩追施腐熟粪水1000kg、尿素3~5kg。在砂仁含苞待放时,可通过叶面喷肥的方法,保持微量元素,可用低浓度磷酸二氢钾和硼酸混合液喷施叶面,每亩100kg左右。

4.2.3保果肥

在5—6月时,为了预防落果现象,在花末期和幼果期要及时喷洒磷酸二氢钾溶液。也可以喷洒0.5%尿素溶液。在采果后,要结合割枯老苗,每亩施入熟堆肥2500㎏、豆麸50㎏、过磷酸钙20~25kg,使其积累养分,尽快恢复树势。

4.3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在有了壮旺苗群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与发育,也是阳春春砂仁高产、稳产栽培技术的重要一环。阳春春砂仁高产栽培要求每株砂仁苗平均能分化发育1.5—2个花芽,在冬季施用火烧土、草木灰、石灰,不仅能提高春砂仁苗的抗寒性,还能降低植株的含氮量,提高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即提高碳氮比),抑制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

4.4提高阳春砂仁结实率和成果率

阳春春砂仁有了苗多、苗壮、花多的基础后,最主要的环节就是提高结实率和成果率。采取人工辅助授粉与保护和引诱传粉昆虫进行授粉是提高阳春砂仁结实率和成果率的关键。

4.5预防落果

据调查,阳春春砂仁经授粉后11d,果实大小在1cm以下时就会产生落果现象,持续时间可达15d,初期形成的幼果较少脱落,盛花期、末花期形成的幼果脱落严重(约脱落50%)。

砂仁防止落果的主要措施:①搞好栽培管理,培育壮苗群。②盛花期后,幼果大量形成时,进行根外追肥。生产上用含3%过磷酸钙、0.1%硫酸铵的浸出液效果较好,能提高座果率15~30%。若初花期前喷施磷酸二氢钾,盛花期后再喷施过磷酸钙、硫酸铵浸出液效果更好。喷施宜于阴天或傍晚进行,均匀地喷于叶面。③施植物激素5~20ppm2,4—D,能提高座果率50%以上,喷施10~20ppm增产灵,能提高座果率40%左右。喷施时期,以大多数幼果横径0.55~0.70cm效果佳。必要时,隔7~10d再喷1次。喷施时间为下午或阴天。喷施量以幼果湿润为度。喷施要结合根外追肥进行。

4.6及时补苗、割苗,更新衰退苗

定植后,发现缺苗及时补种;适时割苗,在每年的2月、8—9月(分两次)割去枯苗、病苗、弱苗和只有6~8片叶的老苗。及时更新衰退苗群,采取隔年隔带挖除更新,经二三年后即可恢复高产。

4.7及时防治病虫、鼠害

阳春砂仁的病虫害主要有茎枯病、叶斑病、果疫病、黄潜蝇(又名钻心虫)和老鼠。

5.病虫害防治

5.1茎枯病

在7—8月雨季发生,幼苗受害后,茎秆干枯,倒伏死亡。防治方法:可用1:1:150倍波尔多液(即1g硫酸铜,1g生石灰,加水150ml)喷洒。

5.2叶斑病

在苗期或大田均有发生。防治方法:可清除病株;用1:1:120倍波尔多液(即配制比例为1g硫酸铜,1g生石灰,加水120ml)或代森铵水溶液1000倍液喷洒。

5.3果腐病

高温多雨,如植株过密,通风透光和排水不良时,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要注意通风透光,排出积水;幼果期用1%甲醛液喷洒,每亩用量50kg;收果后撒施1∶2~3的石灰草木灰,每亩15~20kg,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

5.4幼苗钻心虫:为害幼苗。

防治方法:要加强水肥管理;成虫产卵盛期可用40%乐果乳剂1000倍液或90%敌百虫原粉800倍液喷洒。

6.采收

当果实由鲜红变为紫红色,果肉呈荔枝肉状,种子由白色变为褐色和黑色而坚硬,有浓烈辛辣味时,即为成熟果实,此时即可采收。

三、适宜区域

除部分市县偏干旱区域外,云南省大部分植胶区的成龄橡胶园均可发展橡胶—砂仁模式。

四、发展前景

砂仁亩产可达100~300kg/亩,橡胶林种植每亩收益600~1500元不等,在常规成龄橡胶林下可选间作模式相对较少的背景下,作为一次种植可连续多年收益的耐荫型间作物,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橡胶—砂仁模式是一种值得在云南省橡胶林下推广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5)

图2 橡胶林下间作砂仁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周敏

所在单位: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邮箱:66613585@qq.com


橡胶林下间作柊叶属米粽叶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柊叶属(拉丁学名:Phrynium.)是姜目,竹芋科下的一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产自亚洲及非洲的热带地区;中国有5种,产南部及西南部。柊叶在南方温暖地区可植于园林中观赏,宜配置在草地、沟边林下,也可盆栽作室内观赏,其硕大的叶片还可包粽子。其根茎可入药,能治肝肿大、痢疾、小便赤痛;其叶能清热利尿,叶柄能治口腔溃疡、酒醉等。因其叶片硕大,气味清香,具有清热、解毒、防腐等功效,在我国南方多省向来有用其叶子包粽子的习惯,一般统称为米粽叶。

柊叶属米粽叶较耐荫,一般野生于山地雨林、沟谷地带,是一种适合在成龄橡胶林下间作套种的植物。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6)

图1 橡胶林下间作柊叶属米粽叶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种苗选择

目前,尚无选育的柊叶属米粽叶品种,可根据本地区米粽叶的种植及消费习惯、市场需求等决定种植的品种。从优良母株上挖取分株裸根苗种植,或种植经培育的容器苗、组培苗。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7)

图2 柊叶属米粽叶

2.橡胶林地选择

荫蔽度60%~90%、年雨量1600mm以上的橡胶林地,温暖潮湿但不会水涝的最好,干旱不利米粽叶生长。土层厚度≥50cm。对土壤肥力要求不高,肥沃、疏松、富含腐殖质的森林土最适。

3.整地

清理橡胶行间杂草、灌木、大块石头等杂物。根据橡胶树行带宽度、地形条件及计划的胶作距,于米粽叶苗定植前对林地间作区进行带垦,带垦宽度比米粽叶实际间作宽度大0.6~1.0m,带垦翻耕深度20~40cm。翻耕整地时注意避让橡胶树施肥坑,后平整。可结合林地翻耕,每亩间作面积施入有机肥1500~3000kg,并混合过磷酸钙50~100kg作为基肥。林地土壤较疏松肥沃或不具备带垦条件的,可实行免耕或少耕定植。

4.栽种定植

全年均可定植,建议在气温持续20℃以上的阴天或雨季定植。定植胶作距≥1.5m,米粽叶株距60~150cm、行距60~200cm。按胶作距及定植密度在带垦好的橡胶树行间挖穴,穴的大小及深度根据米粽叶容器苗的大小、穴内施肥量的情况而定。有条件的,先在每穴中施入1~3kg有机肥混合10~30g过磷酸钙,回少量土避免苗直接接触肥料,再定植。定植时将米粽叶苗放入定植穴内(容器苗应先去除容器)回土压紧,浇足定根水,此后15d内,视土壤墒情,必要时浇水。免耕或少耕定植的,避开橡胶树施肥坑,按胶作距及定植密度在橡胶树行间挖穴定植,挖穴、定植、浇水方法同带垦定植法。

5.田间抚管

5.1补换苗

植后60d内,对死苗、弱苗进行补换植。

5.2中耕除草

定植后第1~2年,每年中耕除草2~4次。定植后第3年起,视杂草生长情况,每年中耕除草1~3次。

5.3施肥

定植后70%以上的粽叶苗抽新叶时可开始追施肥。每年施肥2~4次,时间上建议与橡胶树的施肥同步。在叶片大批采收后应追施肥。

定植1~2年的米粽叶,每株丛每次施有机肥约2~5kg,同时可混合施用约5~30g的复合肥(N:P2O5:K2O=15:1515)、尿素等化肥。定植第3年起,施肥量应逐年适度增加20%~30%。春夏季偏施氮肥,秋冬季偏施磷钾肥,必要时加施微量元素肥料。

在米粽叶根周边或米粽叶的株间、行间开沟或挖穴,施入肥料后回土盖好。也可于雨后土壤较湿润期,在米粽叶根的周边撒施复合肥、尿素等化肥,或撒施化肥后结合喷淋水以促进肥料溶解吸收。施肥可结合中耕除草一起进行。

5.4灌溉与防涝

旱季,有条件的应于行间喷淋或滴灌进行补水,可结合补水同时以沼肥液、水溶肥等进行追施肥。在雨季,若积水3d以上应及时排水防涝。

5.5根系养护

米粽叶采收后修除的茎秆、割下的杂草及橡胶树的落叶等,可收集铺放至米粽叶根部,以利于保持根部湿度,增加腐殖质,促进米粽叶分株及抽叶。

6.病虫害防治

6.1病害

主要是炭疽病,一旦发现病株,及时剪除发病枝叶或拔除整个病株,集中销毁,可选用咪鲜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代森锰锌、多菌灵、溴菌腈等进行喷雾防治。

6.2虫害

主要有蝗虫、纺织娘、卷叶虫、钻心虫等为害,一般局部少量危害的无需处理,或人工捕杀,确需用药剂防治的,优先施用绿僵菌、阿维菌素、印楝素等生物农药,或喷施马拉硫磷、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杀虫双、敌百虫等杀虫剂防治。

7.米粽叶采收

根据需要适时采收,全年均可采收。采收要求叶片新鲜、成熟稳定、完整,无明显斑块、杂色、虫洞、破损或污渍等。叶片大小、长度规格,以实际需求或收购商要求为准。

采收时,用刀具在距离叶片约5~20cm的叶柄上割断或剪断,或直接用手掐断叶柄。采收下来的米粽叶,按一定张数叠放卷成小捆扎好,整齐砍短多余叶柄,再将一定数量的小捆捆扎成大捆。若有必要,根据收购商要求在采收时保留一定长度的叶柄。操作过程不损伤、不污染叶片。采收好的米粽叶需及时送去加工处理。

采收后,割除米粽叶植株上残留的叶柄及老弱病残分枝,促进通风透光,利于后续生长。

三、适宜区域

除部分市县偏干旱区域外,云南省大部分植胶区的成龄橡胶园均可发展种植,较湿润的沟谷区域生长更好。

四、发展前景

近三年,橡胶林下间作米粽叶旺产期每亩林地每年可产出500~1000张粽叶,每张粽叶在海南售价0.15元,云南河口地区售价0.6~1.0元,亩均年销售收入一般在1000~3000元之间,海南和云南均有发展种植,易出现市场饱和无人收购的情况,但在常规成龄橡胶林下可选间作模式相对较少的背景下,作为种植投资少、技术要求低、一次种植可连续多年收益的耐荫型间作物,林下米粽叶仍然是一种值得在云南省橡胶林下推广发展的林下经济模式。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周敏

所在单位:云南省红河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邮箱:66613585@qq.com


橡胶林下绿色生态赤松茸种植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1.赤松茸的形态特征

赤松茸(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 Farl. ex Murrill)是担子菌门、层菌纲球盖菇科、球盖菇属真菌。菌盖直径可达15cm,扁半球形至扁平,或凸镜形,湿时稍黏,盖缘光滑或覆丛毛状鳞片,附着较多的菌幕残片;菌肉厚,白色;菌褶密,不等长,弯生,脆质;菌柄幼时柄基膨大,成熟后多等粗,纤维质,成熟茵柄上部乳白色,中部、基部黄褐色;菌环上位,上面具皱褶,柄长可达16cm,担孢子椭圆形,黄褐色至黑褐色,厚壁,平滑。

2.赤松茸的野生来源

赤松茸俗称松口蘑针松茸、大球盖菇,是生长在赤松树木根部与树根共生的一种野生食用菌。赤松茸的特点是子实体寄生在松树根上,和周围的腐殖层形成菌丝网,松茸菌丝一般在枯枝落叶层下面3~5cm深处土壤中活动,并进入松树的细根中与之共生形成外生菌根。其子实体大,色泽艳丽,肉质细嫩,具有色美、味鲜、嫩滑、爽脆、口感好等特点。

3.赤松茸的养分

赤松茸的营养丰富,可与野生松茸相媲美,赤松茸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如钙磷、铁、镁等。其中磷钾含量较高,维生素的含量是甘蓝、西红柿和黄瓜的10倍;蛋白质含量25.75%高于其他食用菌含量;氨基酸种类齐全、粗纤维含量较高,可以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经常食用松茸具有提高SOD活性,延缓组织器官衰退,促进新陈代谢,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能有效增强人体健康,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之功效。

4.橡胶林下种植赤松茸的优势

橡胶林下赤松茸的种植,合理利用热区资源,实现冬季种植出菇上市,填补市场空缺;在种植过程中无需搭架,遮阳减少投入并实现绿色环保自然安全;解决园艺作物与粮食作物争地等问题;赤松茸种植后的基质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与养分促进橡胶树生长。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8)

图1 橡胶林下赤松茸的种植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菌种制作

包括母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母种从子实体中纯化分离,采用PDA培养基制作,原种采用木屑+麦粒制作,栽培种采用木屑+豆粕+玉米面+麦麸制作。

2.栽培生料配方

杂木屑、秸秆屑、咖啡壳和甘蔗渣为主料(粗料),玉米面、麦麸为辅料(精料),混合而成;栽培料(基质)1000kg分别用干料杂木屑或秸秆屑500~900kg、(咖啡壳和甘蔗渣酌情加入)、玉米面30kg、麦麸70kg配制而成, 667m²使用5000kg栽培料。

3.栽培熟料(栽培基质)制作

建堆发酵,将栽培料分层铺撒、均匀建堆,在建堆后分别进行3~5次翻堆(间隔5、4、3、2天进行)。

4.选地与规划

选择6年生以上橡胶林,行间树枝已封的橡胶林。坡度在25°以下,有水源的橡胶林地种植。坡度15°以下,在橡胶林行间纵向规划铺栽培基质,纵向种植。坡度在15°~25°之间,在橡胶树行间采用等高水平规划铺栽培基质,横向种植。

5.开垦与铺料

清理橡胶林杂草,撒生石灰5kg/667m²杀菌消毒,铺上发酵料50cm或者80cm宽、10~15cm厚。

6.播种

播种时间为每年11月中上旬,以保证出菇期在橡胶树落叶前。播种前,操作人员对手和切菌种用刀进行酒精消毒,将菌种切为3×3×3cm大小,按15~20cm间距播种在发酵料上后轻轻按入料内,再铺撒基料3cm,再覆一层2~3cm粗土。

7.浇水

采用喷灌每天均匀浇一次水,保持基质湿度在60%~65%。

8.出菇与采收

种植40—50d开始出菇,按出菇数量多少的规律分为,出菇初期、中期和后期。

8.1采收时间

出菇后,每天早上7:30—8:00开始采收。

8.2采收标准

子实体出土后未开伞时采收。

8.3采收操作

在保证尽量减少损伤基质内菌丝的前提下,用手拔起已出土的子实体。左手压住子实体基部基质与菌丝,右手拔取子实体。

9.鲜菇分级

根据销售与加工的要求分为一级菇、二级菇、三级菇、小菇和超大菇5个等级。

一级菇,菇长5~7cm,直径3~5cm以上(短胖型),无开伞,无脱柄,鲜艳不变色,无土根的干净菇为一级菇;

二级菇,菇长5~8cm,直径在2~3cm以上(短粗型),无开伞,无脱柄,鲜艳不变色,无土根的干净菇;

三级菇,直径在2cm以上(长度不限),无开伞,无脱柄,鲜艳不变色,无土根的干净菇;

小菇,直径在2cm以下,不开伞脱柄,鲜艳不变色,无土根的干净菇;

超大菇,直径在5cm以上,长短不限,又大又粗的菇,无开伞,无脱柄,鲜艳不变色,无土根的干净菇。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9)

图2 橡胶林下赤松茸的种植操作

三、2019—2023年种植实践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0)

四、适宜区域

云南省大部分植胶区的成龄橡胶园均可发展橡胶林下赤松茸的种植,尤其冬季气温比较低的二、三类植胶区较适宜。

五、发展前景

冬季没有野生菌,鲜菌市场稳定,鲜菌一级菇可以外销,其他级别的在本地新鲜销售。烘干加工技术成熟,对设备要求低。一二三级菇加工成大球盖菇鲜菇白片,小菇和超大菇加工成带皮大片。种植基质主要是农业生产废料,胶农自己配粗料种植还可以投资降低种植成本。

六、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何素明

所在单位: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

邮箱:446396977@qq.com


橡胶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大球盖菇又称酒红球盖菇、皱球盖菇、皱环球盖菇等,是一种珍稀的食用菌,具有药用和食用价值,其低脂肪、低热量、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多糖以及微量元素,具有预防冠心病、疏解人体精神疲劳、助消化等作用,是国际菇类交易市场上的十大菇类之一,大球盖菇生长适应温度范围广,可在4~30℃出菇,同时有极强的抗杂菌能力,能够采用发酵料栽培。栽培的基质来源丰富,可利用木屑、甘蔗渣、稻草、稻壳、秸秆、玉米芯、麸皮、咖啡壳等。

橡胶林下大球盖菇栽培技术就是利用橡胶林下空地,充分利用其遮阴、散射光充分、通风好、温湿度适宜等有利条件进行食用菌栽培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可充分利用胶园林下土地资源,丰富胶园产品,提高胶园效益,从而助力天然橡胶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橡胶林地条件选择

海拔800m左右、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1m以上、pH4.5~6.5之间、株行距2×18m的橡胶林。

2.大球盖菇配套种植技术

2.1栽培料准备

2.1.1栽培基质:谷壳、粉碎的玉米秸秆、甘蔗渣、牛粪、石膏、石灰。

2.1.2用料:每100㎡的栽培面积需要栽培基质约25m³。

2.1.3堆料:栽培前45d左右建堆发酵,按谷壳∶粉碎的玉米秸秆(或甘蔗渣)∶牛粪=4∶5.5∶0.5的配方将栽培基质拌匀,浇一次透水后,建堆发酵,高度1.5~2m,每7d翻堆一次,在最后1次翻堆时加入1~2%的石灰或石膏。

2.2栽培地预处理

2.2.1场地选择:选择地势平缓,坡度小于25度,排灌排涝方便,水源干净,无污染,远离家畜养殖场地。

2.2.2整地与消杀:翻地前清理杂草,翻地后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各一次,建畦,宽度1~1.2m,长度不限,在畦间留40cm宽的走道,便于后续农事操作。

2.3铺料和点种

先在畦面上铺一层厚度约为10cm的栽培料,然后将菌种掰成鸽子蛋大小,按间距5cm点播。第一层菌种点种完后,在上面铺第二层厚度为5~8cm的栽培料,按相同方法点种菌种。完成后继续在上面铺第三层厚度为3~5cm的栽培料,按相同方法点种菌种完成后,再在上面铺一层厚度为2~3cm的谷壳。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1)

2.4覆土

播种后30d左右,菌丝长满最上一层基质,即可进行覆土。将事先整地时准备的表土,均匀地盖在畦面上,覆土厚度以3~5cm为宜。

2.5栽培管理

2.5.1出菇前管理

(1)温度管理:在畦面上插入温度计,并于早、中、晚分别记录温度,当栽培料温度高于30℃,要及时打孔通风,在畦面上浇水降温。

(2)湿度管理:早晚适时喷水,保持栽培料的湿度。喷水以喷雾为佳。

(3)病虫害管理

虫害主要是白蚁,菌蚊,菌蛆危害,若有发生,及时防治。

2.5.2出菇阶段管理

出菇湿度空气湿度为90%~95%。空气干燥时,应注意保持栽培料湿度,也可通过覆盖稻草秸秆来保持培养料湿度。

2.5.3现蕾阶段管理

菇蕾形成阶段,及时掀除覆盖的稻草秸秆,采用雾喷补水。

2.6采收时间与方法

2.6.1采收时间:当子实体菌盖刚打开,菌盖呈内卷时采收为最佳采收期。

2.6.2采收方法:采菇时一手轻压培养料,一手抓住菇脚轻轻旋转,向上拔起。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2)

2.7采后处理与加工

2.7.1采后处理:去除菇脚泥土,刮出菇体泥沙,按菇体大小分级。

2.7.2烘干:烘箱初始温度为30~40℃,保持1h使蘑菇定型;随后加大烘箱通风量,将烘箱温度降至24℃,保持4h;之后每小时升高烘箱温度2~3℃,当温度升至50℃时,保持6~8h,然后取出晾晒2~3h;将烘箱温度升至60℃,然后将蘑菇再次放入烘箱,烘烤6~8h,冷却后,及时装袋保存。

三、适宜区域

云南植胶区中海拔800m左右、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1m以上、pH4.5~6.5之间,株行距2×18m的胶园均可种植,土壤较肥沃地形平整的胶园更适宜。

四、发展前景

橡胶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模式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一是橡胶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橡胶树采用新的种植规格2×18m,可以大幅提高胶园土地利用率,不仅在橡胶非经济期乃至在投产后都可以在胶园里套种不同的中短期经济作物。二是改变传统种植规格后,预计亩定植株数会减少一定数量,生长较快、树势较强、抗病虫害能力明显提高,新植胶园非经济期缩短,各种植物生理特征将呈现良好,单株产量有望提高,投入的抚育管理及经费也相对减少,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套作模式将实现橡胶生长提高10%以上。四是胶园林下套种大球盖菇,平均每亩大球盖菇每年纯收入达3000元,胶园综合产值提升,职工群众收入增加。

2.社会效益

在橡胶林下栽培大球盖菇,是一种短期经济作物,既能解决植胶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吸引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收入。二是在保证天然橡胶主体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壮大林下农业经济产业,有效提高胶园单位面积产出的措施之一,可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生态效益

云南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秸秆资源,通过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能够实现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其次,橡胶林下进行大球盖菇栽培,相当于对林下土壤进行保育和修复,能很好的改善土壤肥力,促进橡胶健康生长,有效防治林下病害虫害,达到以菌养林、以林养菌的目的,实现橡胶产业和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五、注意事项

1.栽培林地选择:要求有洁净水源,便于铺设喷灌设施,地势以平地或缓坡地(坡度小于25度)为佳,雨季能及时排除积水。

2.栽培季节:根据大球盖菇生长特性,一般在9月下旬至11月上旬栽培,栽培时间不宜过早或过晚,过早温度高,容易造成烧菌,过晚后续出菇温度高,子实体个体品质不佳,商品率降低。

负责人:耿秀英

所在单位: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邮箱:505460360@qq.com


橡胶林下间种茶叶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云南是世界茶树起源的中心,茶叶种植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在政策激励和主体培养、品牌培育、市场拓展等措施支持下,云南茶叶种植面积达795.5万亩,产量达53.4万吨,绿色有机茶园244.7万亩,均位居全国第一。为加快云茶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的《云南省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表明,云南计划用3年时间,实施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工程、绿色有机化深化工程等8大工程。到2025年,力争全产业链产值翻番,由“茶业大省”迈向“茶业强省”。橡胶林下间种茶叶模式可充分利用胶园林下土地资源,丰富胶园产品,加快实现胶园提质增产,提高胶园综合效益,从而助力天然橡胶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的同时实现茶叶强省。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3)

图1 橡胶林下间作茶叶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橡胶园地条件选择与规划

海拔500~900m之间、坡度25度以下、红壤、砖红壤、微砂壤土,pH4.5~6.5之间,壤土层厚度不低于60cm,地下水位大于1m,排灌条件良好,少阵风区域。株行距2×18m的橡胶宜植地,亩植橡胶19株,距离橡胶树3m,间作茶叶,茶叶株行距为0.3~0.5m,墒面为1.5~2.0m,亩植茶叶3000~5000株。

2.茶叶配套种植管理技术

2.1选地与整地

选择适宜地是茶叶种植的关键。在选地时,需结合茶叶的种植生存环境喜温暖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含量的酸性土壤地区,一般坡度25度以下的胶园都可以规划种植茶叶。整地工作包括深耕、施基肥、垄墒等。首先清理橡胶行间杂草、灌木、大石块等杂物。在根据橡胶树行距、地形条件,于茶叶苗定植前对林地间作区进行开垦垄墒,墒垦宽度为1.5~2m宽,带面翻耕深度40cm左右。翻耕整地时注意与橡胶树保持3m以上后环山平整。

2.2选种与育苗

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茶叶品种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云南天然橡胶林下主要栽培的茶叶品种为云南大叶群体种、福香3号、清水3号、云抗10号。育苗方式可采用扦插、播种等方法,种苗类型为小袋苗和裸根苗,根据品种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育苗方式。在育苗期间,应注意保持苗床湿润、施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促进幼苗健康成长,提高出圃率。

2.3定植

定植时间为当年的3—8月均可定植,建议在气温持续20℃以上的阴天或雨季定植。避免高温或大雨天气。

定植胶作距≥3m,茶叶株距30cm、行距50cm。按胶作距及定植密度在墒面上挖小穴或根据茶叶袋装苗的大小、穴内施肥量的情况而定。定植时将茶叶苗放入定植穴内(袋装苗应先去除塑料袋)回土压紧,浇足定根水,此后15d内,视土壤墒情,必要时浇水。移栽密度也可以根据品种、土壤条件和种植方式等因素来确定。

3.田间抚管

3.1施肥

茶叶在生殖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施肥时,要根据土壤条件和茶叶生长情况来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一般茶叶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每亩(667㎡)间作面积施入有机肥1500~3000kg,并与过磷酸钙50~100kg混合作为基肥。茶叶生产期间以高氮复合肥为主,干冬季节休眠期以高钾复合肥为主,施肥时要遵循“薄肥勤施”的原则,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烧苗现象或施肥不足造成生长不良。

3.2灌溉

茶叶生长需要适宜的水分,但过度水涝会造成烂根,影响茶芽迟发、减产。在干旱季节,要及时灌溉;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灌溉管理。同时,灌溉时要注意水质,避免使用污染水。

4.病虫害防治

4.1茶叶主要病虫害

茶叶主要病害有:茶饼病、云纹叶枯病、茶轮斑病白星病、茶煤藻斑病、茶膏药病、茶枝黑痣病、茶梢立枯病、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苗白绢病、茶苗根癌病等。

茶叶主要虫害有:茶尺蠖、茶毛虫、茶黑茸毒蛾、茶叶斑蛾、茶小卷叶蛾、茶牡蛎蚧、龟甲蚧、茶硕蚧、假眼小绿叶蝉、蠹蛾、咖啡小爪螨、橙瘘螨、铜绿金龟甲等。

4.2主要防治方法

茶树病虫害防治,需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综合植保方针。实施“建园为基础,生物防治进行调控,物理防治进行辅助,化学防治进行应急”的标准化防治措施,对茶树病虫害进行综合防治,严禁施用国家禁止在水果、蔬菜及经济作物上使用的农药,防止农残超标,降低茶叶品质和效益。

4.2.1建园基础措施

择适宜地块种植,选用对有害生物抗性较强的良种壮苗,选择天敌寄生树种作为覆荫树。禁止使用带有危险性有害生物的茶树种苗。加强抚育管理,改善园地条件。清除杂草,创造有利于茶树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提高茶树自身的抗有害生物危害能力。适时整形修剪,适时剪除病虫枝、弱枝,及时清除带病的落叶,减少病虫污染源。

4.2.2生物防控措施

保护天敌,运用行政和技术措施保护和利用当地茶园中的草蛉、瓢虫、螳螂、蜘蛛、捕食螨、寄生蜂、益鸟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危害。饲养并人工释放天敌昆虫,增加天敌种类和数量,控制有害生物爆发成灾。尽可能应用生物农药(如微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防治有害生物。

4.2.3物理防治辅助措施

采用人工或器械捕杀,减轻金龟子、茶毛虫等有害生物危害。利用有害生物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饵料诱杀等。采用物理隔离法、机械或人工清除杂草、寄生植物等。

4.2.4化学应急措施

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一般在有害生物突发时或高发期在小范围应急使用。使用时须适时用药,对症下药,科学用药,安全用药。施用农药时必须严格按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要求控制施药量与安全间隔期。防止环境污染,保证人畜安全,减少对有益生物的杀伤。

5.修枝整形与采摘

修枝整形是茶叶种植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包括定主干、抹蕾和修剪。采摘时要按照茶叶生长情况和采摘标准进行,避免过度采摘或不足采摘。同时,采摘后要及时进行加工处理,防止鲜叶变质腐烂,严重影响加工品质。

三、适宜区域

云南植胶区中海拔500~900m、坡度25度以下、pH4.5~6.5之间,采用宽行密株的胶园均可种植,土壤保水性和排水性较好的胶园更适宜。

四、发展前景

橡胶林下间种茶叶模式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一是橡胶林下间种茶叶,橡胶树采用新的种植规格2×18m,在橡胶树12龄前可提供60%以上的土地利用率,配套茶叶种植技术,不但可以提高胶园效益,还可以解决茶叶用地难题。二是改变传统种植规格后,橡胶亩定植株数控制在20株左右,充足的光照对其生长快、树势强、抗病虫害能力明显提高,新植胶园非经济期缩短,复合作物生理特征呈现良好,产量大幅度提高,投入抚管成本相对减少,经济效益明显增加。三是橡胶园间作茶叶模式将提高抗风险能力,茶叶定植后3年就有一定收入,经济寿命长达30~60年,有效提高胶园综合产值,以此推动云南天然橡胶高质量发展。

2.社会效益

一是职工群众在林下间种中短期经济作物,既能解决植胶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吸引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收入。二是在保证天然橡胶主体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壮大林下农业经济产业,有效提高胶园单位面积产出的措施之一,发展胶园间作可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3.生态效益

一是橡胶林下间种模式遵循环境友好型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丰富了胶园的生物多样性。二是在抚育管理上以人工作业为主,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增加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农产品安全得以保障,地表有效植物种类增多,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三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促使胶园的碳经济、环境福利、防风降尘、涵养水源、减少地质灾害等生态效益最大化。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孟纯兰、钏相仙

所在单位: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邮箱:1430315549@qq.com、342592430@qq.com


橡胶林下间作咖啡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咖啡是云南省热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目前,云南咖啡产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均占全国的98%以上,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0.82%和1.08%,其小粒咖啡在国内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把咖啡列为重点产业发展,再一次给咖啡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本模式主要针对当前植胶业效益低和热区土地资源受限而迫切需要通过发展林下经济提高胶园单位面积效益的问题,实践证明,橡胶林下间作咖啡模式可充分利用胶园的土地、光、养分等资源种植咖啡,丰富胶园生物多样性,增加胶园的总体产出,从而提高胶园单位面积效益,进而助力天然橡胶可持续发展转型升级。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橡胶林地条件选择

海拔800m左右、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1m以上、pH4.5~6.5之间,株行距2×18m的橡胶林。1~30龄宽行密株全周期胶园均可种植,一般要求1~6龄橡胶、咖啡生长期间林地郁闭度在20%~30%之间,7龄以后郁闭度在60%左右,橡胶林下适当光照环境均利于咖啡生长,如图1和图2所示。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4)

图1 橡胶幼林间作咖啡(郁闭度30%)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5)

图2 橡胶林下间作咖啡(宽行行距为18m)

2.咖啡配套种植技术

2.1小粒咖啡品种选择

咖啡品种应选择云南省精品咖啡区划推荐的国审品种,丰产期亩产咖啡豆在150kg以上。如:德热132、德热4号、德热397、德热401-402、德热3号、卡蒂姆CIFC7963等。

2.2育苗

2.2.1种子选择

咖啡种子应选择高产、稳产、抗病、质优,投产三年以上,生长健壮,单株年产干豆1kg以上,于盛熟期(12月)采果实大小中等、充分成熟饱满的果实作种,鲜果脱皮后,认真搓洗,只能晾干,不能晒干。不能霉变,捡去圆豆、大象豆、劣豆,晾干种子即可播种。种子在采后3个月内发芽率需在80%以上。贮藏6个月以上的种子不能作种。

2.2.2沙床催芽

依据当地果实盛熟期和用苗时期而定。当年播种当年定植,宜在前一年11月至当年1月催芽;当年播种隔年定植,宜在当年2—5月催芽。按每平方米播0.8~1kg的用种量均匀撒播,用木板轻轻将种子压入沙中,盖上一层1~1.5cm的细沙,再盖上一层约2~3cm厚的无病菌稻草或青松针叶,淋足水并搭建塑料小拱棚保温。

2.2.3移苗装袋

营养土配制,一般以60%肥沃疏松表土或杂木林腐殖肥土加38%腐熟的农家肥和2%钙镁磷肥充分混合过筛。种子从播种到出芽的时间约需50~90天,当种子发芽后顶出沙床,即除去沙床上的覆盖物。建搭荫棚(80%的荫蔽度)。待子叶舒展成稳定的蝴蝶状时,即可将苗移入营养袋。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6)

2.3定植

2.3.1定植密度:橡胶树距离咖啡树3m,橡胶行间间作6行咖啡,咖啡株行距1×2m,亩植约220株。

2.3.2定植时间:有水灌溉的园地可选择抗旱定植,于当年3—5月定植,无水灌溉的园地可在6月雨季开始定植(最好在7月底以前定植结束),最迟不宜超过8月底(立秋以前)。一般定植宜在晴天上午12点以前和下午4点以后,阴天全天都可定植。

2.3.3定植方法:截去营养袋底部3~4cm,撕去塑料袋,放置在定植穴内保持苗木直立,侧根自然舒展,分层回土由外向里压实,防止根部受伤和营养土剥离,影响成活率,埋土高度同营养袋中营养土的高度一致。植后一周及时进行检查,用同龄、同种、同类壮苗带土补换未成活的苗木。

2.4田间抚管

2.4.1除草

咖啡幼龄期除草以人工除草为主,或使用微耕机等进行田间中耕除草,还可进行地面覆盖(活覆盖和死覆盖),以抑制或控制田间杂草生长,同时也有利于改善土壤肥力。

2.4.2施肥

(1)施肥时期

苗期:推荐施水溶性肥或叶面喷施。

定植期:推荐在定植穴底部施腐熟的牲畜粪肥、堆肥、沤肥等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并与磷肥拌匀。

幼龄生长期:施肥以氮、磷肥为主,适当补充钾肥。

成龄投产期:施肥以氮、钾肥为主,适当补充磷肥。

(2)施肥量

有机肥:咖啡最理想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在2%~5%。幼龄咖啡每年每株施腐熟农家肥2~5kg或生物有机肥1~2kg;成龄咖啡每年每株施腐熟农家肥10~15kg或生物有机肥2~5kg,有机肥一般在雨季来临前一次施入。

化学肥料:对于亩产200kg咖啡豆(带壳豆)的咖啡地,每年每亩施尿素62.78kg,普通过磷酸钙(普钙肥)25.56kg,硫酸钾63.68kg,硫酸镁10.31kg。

2.5病虫害防治

2.5.1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害:咖啡叶锈病、咖啡炭疽病、咖啡褐斑病、咖啡幼苗立枯病。

主要虫害:咖啡灭字虎天牛、咖啡旋皮天牛、咖啡木蠹蛾、咖啡蚧壳虫。

2.5.2主要防治方法

选栽抗病品种:选择优良抗病品种,利用品种特性抵抗病害。

农业措施:要彻底清除病源,经常检查苗圃;选择无病苗木定植;定期检查咖啡园的植株,结合修剪,除去病叶;特别是在旱季结束之前,要全面检查一次,一旦发现病叶,要全部摘除,减少侵染来源;同时要加强抚育管理,合理施肥、灌溉、修枝整型,使咖啡生长良好,增强抗病能力。

化学防治:

锈病,用25%戊唑醇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乳油1500~30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在病期喷2—3次,间隔10~15d/次。

炭疽、褐斑,雨季前、结束后各喷可杀得2000型1200倍或1%波尔多液一次;雨季期间发现染病树,修剪染病树后,对病株及周围健康树交替喷70%代森锰锌或77%可杀得800倍液2—3次,间隔7~10天。

镰刀菌,在雨季结合修剪,用25%戊唑醇乳油1000~12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200倍液,或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连喷2—3次,间隔7~10天喷一次,严格控制该病蔓延。

立枯病,若用熟地作苗圃,须用64%杀毒矾300~700倍喷洒进行土壤消毒。及时拔除病株,用65%敌克松500~1000倍浇灌或80%蓝宝300~700倍液喷洒,并适当增加苗圃透光性。

天牛,11月—次年5月人工抹树皮,破坏成虫产卵产地,人工捕虫。40%辛硫磷乳油1000~12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或2%噻虫啉微囊悬浮剂1000~2000倍液交替使用。

咖啡豹蠹蛾,在4—6月卵孵化盛期,初孵幼虫蛀入枝干内为害前,可选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对树干较粗的植株如发现有幼虫已从主干蛀入,则可用棉花球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氰戊菊酯乳油10倍液~20倍液堵塞幼虫蛀入口来杀灭树干内的害虫。

蚧壳虫,当大面积发生为害时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00~3000倍液,或24%螺虫乙酯悬浮剂3000~4000倍液进行喷施防治2—3次防治。

根粉蚧,可用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浇灌植株茎基部,每株150~200ml。

保护利用天敌:咖啡虫害自然天敌较多,对虫害具有积极的抑制作用,因此建议防治措施主要采取保护和利用天敌,尽量降低高毒农药的使用。

3.采摘及加工

3.1采摘标准和加工原则

成熟咖啡果实呈鲜红色,轻轻用手挤压,咖啡豆粒就轻易挤出时,如达紫红或暗红则过熟,若果实尚绿或微黄时未成熟,过熟或未熟均会影响色泽或品味。应分级采果、分级加工、分散晾晒、分别装袋。第一批果应将干果、病果、过熟果与红果分开采摘和盛装;从第二批开始每隔10~15天及时采摘红果,避免采摘绿果;直至2月底最后一批采摘,应把红果、绿果分开采摘和盛装,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杯品品质。

3.2加工技术

3.2.1湿法加工

湿法加工程序:鲜果分级→脱皮→发酵→清洗→干燥→脱种壳→分级→包装→商品豆(即咖啡米)。

3.2.2干法加工

干法加工程序:鲜果→晒干→脱皮、脱壳→商品豆(咖啡米)。

3.2.3半干法加工

半干法加工指的是鲜果经脱皮加工后带果胶直接晾晒或烘干干燥后,经脱壳、分级而成的商业豆,该方法介于干法和湿法之间,主要方法为蜜处理。就是将采摘的咖啡果脱去果皮和果肉之后,将附带果胶和残余果肉的咖啡带壳豆直接晾晒或烘干,半干法加工在干燥过程中残余的果肉果胶的气味会被咖啡豆吸附,加工出来的咖啡豆在杯品中表现出果肉发酵的味道和丰富的甜度,而酸度则会降低。

三、适应区域

咖啡属于半阴性作物,其荫蔽度在60%左右均能生长结果,云南植胶区中海拔800m左右、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1m以上、pH4.5~6.5之间,株行距2×18m的胶园均可种植,土壤较肥沃、地形平整或缓坡的胶园更适宜。

四、发展前景

橡胶林下间作咖啡模式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一是橡胶林下间作种咖啡采用新的种植规格2×18m,可以大幅提高胶园土地利用率,不仅在橡胶非经济期乃至在投产后都可以在胶园里套种不同的中短期经济作物。二是改变传统种植规格后,预计亩定植株数会减少一定数量,生长较快、树势较强、抗病虫害能力明显提高,新植胶园非经济期缩短,各种植物生理特征将呈现良好,单株产量有望提高,投入的抚育管理及经费也相对减少,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间作模式将实现橡胶生长提高10%以上,胶园林下间作咖啡定植3年后亩产值达1500元,胶园综合产值增加,职工群众收入增加。

2.社会效益

一是职工群众在林下间作中短期经济作物,既能解决植胶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吸引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拓宽胶农增收渠道、提高收入。二是在保证天然橡胶主体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壮大林下农业经济产业,有效提高胶园单位面积产出的措施之一,发展胶园间作可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3.生态效益

一是橡胶林下间作模式遵循环境友好型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丰富了胶园的生物多样性。二是在抚育管理上以人工作业为主,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增加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地表有效植物种类增多,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进而使林下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保证。三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促使胶园的碳经济、环境福利、防风降尘、涵养水源、减少地质灾害等生态效益显著。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孟纯兰、钏相仙

所在单位: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邮箱:1430315549@qq.com、342592430@qq.com


橡胶林下套种白及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白及是兰科白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历代医家根据其形态而命名,也被称为地螺丝、连及草、羊角七、白芨等。其药用部位为干燥块茎,主要功效是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白及始载于2000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作为珍稀名贵中药材数已被使用了千年,并在各版《中国药典》中均有记载。据研究,白及的干燥块茎具有较高的营养、食用价值,在东亚地区被广泛用作功能性食品,并被列入健康饮食范畴,在民间常以粉末或切片炖汤的形式服用。白及还广泛用于烟草业、化学工业、园艺行业等,具有巨大的综合利用潜力。

2022年云南省白及种植面积约3万亩。橡胶林下套种白及模式可充分利用胶园林下土地资源,丰富胶园产品,提高胶园效益,从而助力天然橡胶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橡胶林地条件选择

海拔800m左右、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1m以上、pH4.5~6.5之间、株行距2×18m、郁闭度为0.5~0.7的橡胶林。

2.白及配套种植技术

2.1种苗繁育

2.1.1分株繁殖

白及的分株繁殖通常以假鳞茎的分株形式为主。白及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及嫩芽的假鳞茎作种,分割假鳞茎,每块带1—2个芽,随挖随栽,以无虫蛀、无病害和无采挖伤者为好。

2.1.2组培繁殖

(1)组培苗生产

选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植株的蒴果、块茎、侧芽或茎尖为外植体。经无菌处理后,接种于培养基上,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进行诱导,分化成原球茎或愈伤组织,再用原球茎或愈伤组织进行增殖继代培养得到试管苗。选用MS、1/2MS为基础培养基,培养室的温度保持在24℃±2℃,光照强度2000~2500lx,光照时间12h/d,继代控制在3~5代。

(2)组培苗驯化

将组培室生产的组培瓶苗放置于荫蔽度为70%的炼苗棚的苗床上,进行瓶内炼苗5~7d,然后往瓶内灌入少量清水,轻轻取出组培苗,用清水洗净植株基部的培养基后,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2~3min。选用水苔等为驯化基质,用于驯化的组培苗应生长健壮、无污染、无烂茎、烂根。组培苗驯化时间根据实际情况来定,一般1~2个月为宜。

2.1.3种子直播育苗

将白及种子放在0.5mg/L的萘乙酸水溶液中浸泡5h~12h,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干,然后放置在滑石粉与萘乙酸的质量比为10000:1,混合物与种子体积比为50:1的基质中,充分拌匀后播种在育苗盘上,待植株长出4—5片真叶,假鳞茎1.2~1.8cm时,作为成品苗进行移栽。

2.2整地作畦

2.2.1土壤消毒

用400~600倍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土壤消毒,均匀喷洒于表土,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密封7~10d,揭膜。

2.2.2白及林下栽培主要包括林下地栽和林下袋式栽培两种模式。

(1)林下地栽:对选取的地块进行平整,深翻30cm,耙平,每亩(667㎡)施腐熟的有机肥1500~2000kg,根据地块坡向山势作畦,畦面距离橡胶树2m以上,宽100~120cm,高15~20cm,长度根据地块而定,开好畦沟、围沟,以雨后地块无积水为宜。

(2)林下袋式栽培:沿等高线顺地形平整林地,将栽培基质腐殖土、炭化谷壳等与有机肥混匀,铺设于无纺布袋内,基质在使用前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将无纺布袋沿等高线摆放在林下。

2.3栽培管理

2.3.1移栽

移栽以每年3—4月以及10—11月为宜。用假鳞茎作种时,按照株行距20×30cm,开深8~10cm沟,每穴放1个种茎,摆放于穴内,芽嘴向外,用土回填,与畦面齐平。用组培苗或种子直播苗作种时,按照株行距15×25cm,开深8~10cm的沟,每穴放1株种苗,用土回填,稍用力压实。移栽时应注意保护顶芽和须根,移栽后要浇透1次定根水。

2.3.2田间管理技术

(1)间苗与补苗:定植当年,应根据种苗的生长情况,适当拔除一部分生长差、有病虫害的幼苗,并及时补栽空缺部分。补苗后,要浇透定根水,保证种苗存活及合理的种植密度。

(2)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第1次在3—4月齐苗后,第2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第3次在8—9月,第4次在倒苗后,可根据需要铲除杂草。中耕时应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3)追肥:施肥应结合中耕除草,以有机肥为主。栽植后第1年,冬季倒苗后,每亩施有机肥800~1000kg。栽植后第2年,每年施3次肥料。第1次在齐苗期,每亩施45%硫酸钾型复合肥(N∶P∶K=15∶15∶15)10kg,第2次在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草木灰100kg,第3次在冬季倒苗后,每亩施有机肥800~1000kg。

(4)灌溉排水:白及喜阴湿环境,应保持林分湿润,如遇连续干燥天气,可在早晚喷雾。多雨季节应及时清沟排水,避免烂根。

(5)林分郁闭度调控:结合林分抚育,通过间伐调整上层林分,或者通过割灌、修枝、林下促进更新等营林措施,调控林内光环境。移栽后的2年内,保持0.6~0.7的郁闭度,当林分郁闭度小于0.6时,需在林下搭盖遮阳网或插树枝遮阴的方法来降低透光率;移栽2年后,可将郁闭度调整为0.5~0.6。

2.3.3病虫害及其防治

(1)病虫害防治原则: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等措施。在施用化学农药时,应严格执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农药使用原则,严格掌握用药量和用药时机,优先使用植物源或生物源农药,选用几种不同农药品种进行交替使用,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品种。

(2)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根腐病:发病初期植株地上部分不表现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维管束被破坏,失去输水功能,叶呈萎蔫状,后期则干枯至死。病株的假鳞茎呈褐色干腐,皮层易剥落、无味,维管束组织变黑褐色,从尾部向上蔓延,褐色逐渐变浅,严重时尾部变成表皮壳,皮壳内呈乱麻状的木质化纤维。建议优先采用物理的或者是生物源药剂进行防治。

炭疽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危害叶缘和叶尖,发病初期,叶片出现黑色斑点,叶片边缘呈淡褐色。发病严重时,黑色斑点周围组织变成黑色或灰绿色,大半叶片枯黑死亡。建议优先采用物理的或者是生物源药剂进行防治。

地老虎:以幼虫咬食或咬断白及幼苗及嫩芽,造成缺苗断垄。春秋季危害较重。防治方法可使用按照糖、醋、酒、水比例为3∶4∶1∶2,糖醋液中加入少量乐斯本,装进诱杀盆,白天盖好,晚上掀起诱杀。

蛴螵: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咬断幼苗或咬食块茎,造成缺苗断垄、根茎部空洞、或造成块茎残缺,染菌腐烂。春秋季为害严重。采用物理的或者是生物源药剂进行防治,例如可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灯下放置盛虫的容器,内装适量的水,水中滴入少许煤油。

2.4采收与初加工

2.4.1采收时间和方法

一般3~4年后,地上茎叶枯萎时,采挖。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用平铲或小锄将块茎连土挖起,抖落泥土,运回加工。

2.4.2初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h后,洗净泥土,采用沸水蒸或煮5~10min,至块茎内无白心时,取出晒干或者烘干。放撞笼里,撞去粗皮与须根,使之成为光滑、洁白的半透明体,筛去杂质。也可趁鲜切片,干燥即可。

三、适宜区域

云南植胶区中海拔800m左右、坡度25度以下、土层厚度1m以上、pH4.5~6.5之间,行距8~18m的胶园均可种植,土壤较肥沃地形平整的胶园更适宜。

四、发展前景

橡胶林下套种白及模式可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经济效益

一是橡胶林下套种白及,橡胶树采用新的种植规格2×18m,可以大幅提高胶园土地利用率,不仅在橡胶非经济期乃至在投产后都可以在胶园里套种不同的中短期经济作物。二是改变传统种植规格后,预计亩定植株数会减少一定数量,生长较快、树势较强、抗病虫害能力明显提高,新植胶园非经济期缩短,各种植物生理特征将呈现良好,单株产量有望提高,投入的抚育管理及经费也相对减少,可以提高抗风险能力。三是套作模式将实现橡胶生长提高10%以上。四是胶园林下套种白及4年,平均每亩白及每年纯收入达4000元,胶园综合产值提升,职工群众收入增加。

2.社会效益

一是职工群众在林下套种中短期经济作物,既能解决植胶区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能吸引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提高收入。二是在保证天然橡胶主体地位不变的情况下壮大林下农业经济产业,有效提高胶园单位面积产出的措施之一,发展胶园间作可促进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效衔接。

3.生态效益

一是橡胶林下套种模式遵循环境友好型原则,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二是在抚育管理上以人工作业为主,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增加施用有机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地表有效植物种类增多,提高地表植被覆盖率。三是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促使胶园的碳经济、环境福利、防风降尘、涵养水源、减少地质灾害等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周侯光

所在单位:云南省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

邮箱:115404657@qq.com


橡胶林下间作山乌龟模式简介

一、模式简介

山乌龟为防己科千金藤属植物的统称,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药用价值较高,具有清热消毒,散瘀消肿等功效,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上呼吸道感染、痈疮肿毒等。块根中含有l-罗默碱、l-四氢巴马汀、青风藤碱、千金藤碱等天然生物碱。其中,l-四氢巴马汀,为生产非麻醉性镇痛药—颅痛定的主要来源之一,与现有的麻醉性镇痛药相比,没有成瘾性。

山乌龟喜温暖干燥的生长环境,耐阴、耐旱,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对光强的适应范围较广,在70%的遮阴下块根生物量最高,种植于橡胶林下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

14个云南省胶园林下经济发展(间作)模式发布(图17)

图1 橡胶林下间种山乌龟

二、技术要点和流程

1.种苗选择

选择具有长势旺盛、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高等优良特性的绿藤黄心山乌龟种苗,种苗类型为种子苗。

2.育苗方法

每年7—10月采收株龄3年以上健康母株的成熟种子,随采随播。播种时,可直接播种至沙床或配制好的基质育苗床中,播种深3cm左右。育苗床及基质应疏松、透气,遮光率60%~70%,每天适度喷水保湿,约10—20d即可发芽出土。待块根直径达3cm以上即可移栽定植。

3.橡胶林地选择

选择土壤无污染、质地疏松、有机质丰富、通气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坡度<25°、耕作土层厚度>30cm的中幼龄胶林、宽行胶林,以及透光性好的老龄胶林,忌粘重土和低洼积水;遮荫度应为60%~70%。

4.整地搭架

清除胶林内石块、枯枝、杂草等杂物,3月上旬翻耕整地,深翻30cm;种植区撒施生石灰50kg/亩,有机肥1000kg/亩、钙镁磷肥50kg/亩;起垄,垄与橡胶树的距离要求≥2m,垄面宽100~120cm、垄高20~30cm,垄面铺设防草布。不便翻耕操作的林地,可直接起低垄种植。

采用人字形架,11mm塑包钢管,高度1.8m、入地深30cm,形成一个角度约为45°的三角支撑结构,最后从中上部4/5的交叉处放上横竿并扎紧,架子间距40cm。

5.定植

选用直3~5cm的块根。块根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700~1000倍喷雾消毒,在太阳下晾晒2~3d,晾干后装入硬质筐内,放置于通风干燥、阴凉处储藏。处理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不得擦碰伤。定植以4—6月为宜,选择阴天或者晴天上午10:00前或下午4:00后定植。

垄面开定植穴,穴规格20×20×20cm,放置块根时主茎向上,相邻两行呈品字形排列,放块根后回浅土(2~3cm)压紧,块根不倾斜为宜,约1/2~1/3的块根露于地面,易冲刷地方回土需稍高些,但不能完全盖过块根。覆土的同时清理垄沟、培垄,使整个垄面呈瓦背形。未施底肥的,定植穴内先施入底肥,盖土厚约10cm,以避免山乌龟种苗根部直接接触底肥。株距30cm,行距40cm,每亩橡胶林种2000株左右。

6.水肥管理

定植完成后,浇足定根水,每天浇水1次,连续1周,一般成活率可达90%以上;如遇连续干旱应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雨季注意排积水。

块根在生长期间要避免被土完全覆盖,要保证1/2以上露出土表;若块根底部根系被雨水冲刷露出时要及时回填土覆盖。

前期施肥以高氮复合肥为主,分别在6月、8月和10月进行;后期侧重磷钾肥,分别在12月和1月进行,采取穴施的方式,每穴每次6~12g。施肥时均应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块根及其粗根系,以防烧伤或引起病害。肥穴深5~10cm,穴离块根≥10cm,或可在两株中间点施。

7.病虫害防治

白粉病防治。每年12月至1月上旬,用硫磺粉或四氟醚唑等及时喷药防治,喷后遇雨应补喷。

蚧壳虫防治。发生初期,随见随灭,不让其发展和蔓延,剪除有虫枝条,清除林间杂草,并集中销毁。高峰期用螺虫乙酯混配高效氯氰菊酯乳油进行防治,第一次施药后7~10d再施一次,一般连续施药2—3次。

根腐病防治。发病较轻的植株,切除病部,再用2%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或用甲基托布津粉剂涂抹切口,再重新回植,同时撒施生石灰消毒根圈;受害较重,块根大部分腐烂的植株,拔除整株带离种植区进行销毁,并对周围做好消毒防治措施。

8.采收

种植2~5年后采收,3年块根有效成分积累量已达工厂收购要求,翌年2月以后选择天气晴朗,土壤干燥时采收,采收时剪除藤蔓、须根,轻拿轻放,剔除病伤块根。

三、适宜区域

云南省植胶区橡胶林遮荫度为60%~70%区域可发展种植。

四、发展前景

山乌龟因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困难、块根生长缓慢、过度挖掘等问题,已导致野生资源濒临枯竭。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野生资源鲜原料1吨可提炼颅痛定5kg,每年全国颅痛定销量100吨左右,市场价1600~1800元/kg,按国内市场消耗量,每年需山乌龟原料至少2万吨,当前原料市场价格为3元/kg。

山乌龟耐阴性好,每亩橡胶林地可间作2000株左右,3年为一个生长周期,亩产量可达3吨以上,产值达1万元左右,市场相对稳定,市场风险较小,具有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

五、注意事项

无。


负责人:岩香甩

所在单位: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

邮箱:yxsh198411@126.com




【版权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秉承互联网开放、包容的精神,本网欢迎各方(自)媒体机构转载、引用本网原创内容,但要严格注明来源”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同时,本网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网站文章存在版权问题,烦请将版权疑问、版权证明、联系方式发邮件至trxjxh2008@163.com,我们将第一时间核实处理。

Baidu
map